当前位置: 首页>> 生产生活服务>> 特色农资源 返回列表
揭东区埔田镇竹笋
发布时间:2015-12-26 16:42:29


埔田镇位于揭东县城北部,与县城接壤,毗邻揭阳市区,揭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,且有出入口,区位、交通优势明显。全镇总人口6.2万人,区域面积81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2.3万亩,山地面积7万亩,资源丰富,环境优美,被誉为市、县的都市后花园 
      埔田麻竹笋历史悠久,声名遐迩,这是由于我镇为丘陵地貌,山地土壤为火成岩花岗岩风化土,土壤呈酸性,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阳光充足,气候温和湿润,雨量充沛,特别适宜种植麻竹笋等热带植物。产品不论鲜笋还是加工而成的清水罐头、笋酸、笋干都具有肉质细嫩、清脆爽口、味道鲜甜等特点,且富含食用粗纤维,低蛋白,无脂肪,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,是理想的无公害绿色食品。
     1995年12月30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我镇视察竹笋基地,对我镇发展特色三高农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,指出要充分发挥优势,扩规模,树品牌,多出口创汇。温家宝、李长春、张德江等各级领导也曾先后到我镇竹笋基地视察、指导。
     埔田镇委、镇政府以各级领导视察为动力,因地制宜,合理规划,调整生产结构,以三高农业、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为方向,实施科技兴农战略,使麻竹笋产业逐步成为埔田镇支柱产业,摸索出一条农民创业致富的农业发展路子。积极创建现代化竹笋生产、加工示范园区,大力地提高了我镇竹笋生产、加工水平,并于2000年被广东省列入揭阳市现代化示范园区项目,2000年至2004年被广东省列入一乡一品项目,2003年至2007年被省政府定为农业现代化示区,从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竹笋之乡。2010年荣获广东省竹笋专业镇广东省科技专业镇称号。
      目前,全镇已有近七成农户都从事麻竹笋种植,竹笋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,年产竹笋10万吨,竹笋加工企业20多家,年加工量超过6万吨,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800元,产业规模达到5亿元,是揭阳市唯一的麻竹笋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示范基地。有效地推动埔田竹笋上规模、上档次,形成产业优势,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,增加农民收入。在建设基地的同时,着力培育龙头企业,研发竹笋深加工,拓展国内外市场,推进了竹笋产业化经营。把发展竹笋生产作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,作为农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,大力加以发展,扩大竹笋生产基地,推进竹笋产业化进程。 
   当前,我镇正以构建生态、活力、幸福新埔田为发展目标,以工农并举,商旅宜居为发展战略,以打造绿色家园、发展绿色经济、加速绿色崛起为发展主题,多管齐下,积极打造麻竹笋主导产业,促进我镇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。 
   一、加强品牌宣传 
   提高麻竹笋知名度。通过在境内主要交通路口设置中国竹笋之乡广告牌,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。设立麻竹笋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,积极向社会宣传我镇麻竹笋发展情况。 
   二、发展餐饮旅游业 
    AAA级国家旅游景区万竹园及鸿源湖农庄、绿湖山庄、明思味山庄等为依托,大力发展旅游及餐饮业。今年三月,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《沿海行》到埔田镇万竹园专门摄制埔田特色小食、笋宴,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。同时镇委镇政府抓住发展机遇,大力推动笋食特色文化发展,积极筹建埔田美食一条街。使埔田笋粿条、笋食文化等特色品牌越擦越亮。 
   三、依托竹笋协会平台,推动产业升级 
协会按照民办、民管、民受益的原则,以实施发挥资源优势,巩固和发展中国竹笋之乡为发展思路,以麻竹资源为依托,以提高麻竹笋的产量和品质,促进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为目的,以增强竹农之间政策、信息、经验技术交流,提高竹农的综合素质为内容,抓培训、强管理、优服务,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 
      一是开展调查研究,全面推广科学栽培措施。我们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研小组,深入到各个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,总结群众生产经验,总结出一套竹笋高产栽培技术,并大力推广,还建立了高产栽培示范点,通过以点带面,促进竹笋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。
      二是完善科技推广网络。我县组织技术干部,深入基层,开展技术指导,并根据生产特点,不定期印发资料,运用广播、墙报等形式,宣传科技知识及各季节应采取的措施,针对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,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。每年按生产季节举办2-3期培训班,请专家和重点专业户讲课。经常召开现场会,组织老产区有经验的农民到新产区现场示范讲解,组织新发展地方的农户到老产区实地参观,使广大群众都能掌握运用先进技术,从而提高笋农种笋技术水平。 
      三是加强笋制品的研制开发。为实现竹笋的深度加工和多层次转化增值,我县与国内外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,开展科研攻关,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,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目前,县内规模较大的几家竹笋加工企业,开发竹笋加工系列产品均达20多个,效益明显提高。
      四是加快标准化建设。笋制品是我县外向型农业的一个主导产品,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挑战,促进竹笋业走向世界,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,成功地制定了《揭东县竹笋综合标准》,并把技术标准应用到生产中,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5000亩,逐步将规范化栽培管理标准扩大到全县,规范了竹笋栽培技术,保证了竹笋产品质量,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。 
   四、大力发展麻竹笋深加工 
我镇除了鲜笋的日常市场供应,大部分农户也都进行鲜笋的加工,形成了笋丝、笋干、笋酸等竹笋副产品。通过多年的资源整合,形成了以揭东县育秀食品厂为龙头的麻竹笋深加工企业群。基地龙头企业——揭东县育秀食品厂,其主打产品清水麻竹笋罐头畅销日本、欧美等国际市场,有18公升、9公升、2950克等规格以适合不同消费者要求。该厂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,厂房1200平方米,仓库3500平方米,设备18台套,年加工产量1.5万吨,被揭东县人民政府授予重点企业的光荣称号,被揭阳市定为农业龙头企业。 
   “公司+协会+基地+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埔田竹笋有长足的发展,但是竹笋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。一是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健全,竹笋生产加工盲目性大;二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,竹笋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;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足,埔田竹笋品牌效应不明显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镇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全镇干群的积极努力下,实事求是,认真研究,扎实工作,逐步使问题得到解决,进一步促使埔田镇特色农业经济逐步做大、做强,让埔田走向世界。